5月16日晚间,湖南华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民股份”)针对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年报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内容涉及其2023年度的财务表现、光伏业务发展、持续经营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等核心议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该公司的审计机构,已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华民股份的业绩数据依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根据回复函内容,华民股份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75亿元,同比增长367.71%,但净利润却录得-1.98亿元,同比下滑462.57%,扣非净利润更是连续五年为负。其中,光伏产品和耐磨产品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07.15%、下滑29.82%,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87.91%和8.06%。
光伏业务作为华民股份的重要业务板块,主要由控股子公司鸿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和鸿晖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实施。然而,2023年,光伏产品的毛利率仅为4.2%,且呈下滑趋势。鸿新新能源更是连续两年亏损,净资产为负,业绩远未达到承诺标准。这一状况引发了市场对于华民股份在光伏产业链中竞争力的担忧。
针对光伏业务亏损加剧的原因,华民股份在回复函中提及了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此外,华民股份还面临着光伏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在回复函中提到了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产能、规模等情况,显示出公司在细分行业中的竞争压力。同时,公司在光伏硅片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及优劣势也成为影响其业绩的重要因素。
除了光伏业务外,华民股份的耐磨产品业务也面临着毛利率连续四年下滑、收入规模连续多年无显著增长的困境。公司在回复函中提到了耐磨产品的下游市场需求、规模变动情况、细分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但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延续亏损,净利润为-4709.32万元,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对于业绩下滑,华民股份表示硅片价格的大幅下挫及库存减值成为主因,其次硅片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计提存货减值;公司产能尚在爬坡阶段,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折旧费用等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过高。
华民股份认为,光伏产业链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尤其是硅片领域,已导致价格触底,但公司看好未来需求复苏,认为N型硅片及异质结电池技术的差异化优势,将助其把握市场机遇。未来,公司将加快产品研发,构建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并结合精细化管理经验,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5月16日,华民股份被深股通减持11.18万股,最新持股量为38.85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