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能源首页 频道列表

观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出路在何方?

2024-10-30 12:572830

十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年度销量排名前十的榜单中鲜有自主品牌的身影,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常年霸榜。如今,电气化汽车时代来临,曾在燃油汽车市场风生水起的合资品牌,被自主品牌反超。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10.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25%,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3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22%。

在新能源车市场,合资品牌持续遇冷,9月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7%,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4.9%。不可否认,合资品牌汽车类产品见证中国汽车市场的兴起,但这一局面正在逐步被自主品牌改变。那么,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合资品牌如何自救破局?

品牌包袱难舍,僵局无法打破

合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数十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技术、设计、品质的多重优势强势占领市场。近些年,新能源车开始兴起,同时购车主力逐渐由70后向80后、90后转变,消费者的购车理念加速转型,更年轻、更时尚、更科技的产品更受追捧。

受新能源热潮和传统燃油动力技术难以突破的限制,自主品牌抓住机遇大放光彩。2023年,自主品牌以56%的市场份额实现首次对合资品牌的超越,正式占领细分产品市场。

但在新能源车在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的初期,合资品牌不是没有采取行动,不过由于转型速度过缓、品牌包袱难以割舍、赛道过于拥挤,才造成僵局无法打破、发展无法平衡、销量止步不前的局面。

2021年,本田中国就曾针对电动化战略宣布未来电动化转型的路线和纯电品牌“e:N”,同步亮相5款新车。但截至今年,仅推出两款纯电动车,也因售价不符合消费预期、配置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而被市场冷落。

与本田品牌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丰田、现代、大众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电气化时代后,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有深入市场也就导致无法作出响应,推出的新能源车采用曾经燃油车的“几年换一代,一套设计和配置用几年”的设计思路,殊不知中国汽车产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竞争格局已重塑,消费者更倾心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创新能力强、售价足够吸引人的自主品牌。

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

回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主打入门的价格、顶配的配置、更智能的人机交互方案以及更注重安全健康的出行体验,才将合资品牌的市场一点一点侵蚀。也就是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的配置足够卷、谁的售价具备足够诱惑力、谁能更接地气贴近消费者的期待与追求就能发展得更好。或许,合资甚至是进口品牌学习到了自主品牌的营销策略,近些年也正在逐步调整定价范围和经营模式。

以笔者曾经探店的全新电动MINI COOPER为例,该车上市时售价18.98万元—26.68万元,售价较高,续航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如同价位甚至价格更低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探店时销售曾自豪表示MINI的品牌调性就是小众,所以不会有大幅降价或优惠行为。

仅在3个月后,MINI中国就毫无征兆地在网站宣布全新电动MINI COOPER的售价调整至14.88万元起,起售价下调4.1万元。全新电动MINI ACEMAN售价调整至16.39万元起,相比今年8月上市的20.99万元降低4.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不仅是价格的调整,两款车还取消入门版,相当于降价升配。此外,MINI中国宣布针对此前购买上述两款车型的全部客户,将进行现金形式保价。

无独有偶,10月27日上市的长安马自达EZ-6也采取更接地气的售价,作为马自达和长安合作的首款新能源轿车,EZ-6的售价仅13.98万元—17.98万元,比此前预售价低2万元左右。

由此来看,相较于此前大部分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想依靠品牌效应提高售价已行不通。但主动降低身段、放弃溢价策略是否为时已晚呢?在市场多变的环境下,合资品牌又能否在短期内赶超自主品牌?

强强联手,或许还有可能

在电气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汽车智能化也进入全新阶段,笔者明显感受到,近两年的新车发布会上,智能化宣传时间越来越长,同时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等智能化表现在消费者购车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也在快速提升。

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率先布局智能化、电动化赛道的自主品牌已拥有绝对领先的技术实力,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给消费者留下智能化水平落后的印象,想不被自主品牌拉大差距,合作是见效最快且更易成功的办法。

外资品牌中,大众早在2023年7月就宣布与小鹏合作,同年12月完成购入小鹏4.99%股份的股权交割操作;今年4月,双方宣布合作研发全新一代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 );7月,双方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进一步拓展平台和软件领域合作。

此外,Stellantis集团在2023年10月宣布与零跑汽车战略合作,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股权;同时,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以51%比49%股比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开拓全球市场和生产零跑汽车的电动汽车等。以上合作证明,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自主品牌技术输出已成趋势。

目前,市面上还未出现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合作研发的新时代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若多方合作后将自主品牌的技术下放,或许合资品牌还有一定机会提高品牌竞争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新能源基地建设提速 首批项目冲刺收官
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首批项目冲刺年底收官

0评论2024-12-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