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碳汇首页 频道列表

京津冀建立地空天碳监测系统

2025-01-07 13:372930

京津冀地区建立了一套地空天碳监测系统,实现了区域内碳源、碳汇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近日,基于该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气象学会公报》发表。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和大气反演是获得区域碳源、碳汇,即确定碳的释放、吸收储存过程的主要方法之一。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1%,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大,地形条件多样,以往建设的观测站点稀疏,反演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自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与16家单位合作,在京津冀地区构建地空天碳监测系统。该系统由6个高精度基准站、134个站点组成的高密度观测网,多颗碳监测卫星,以及垂直探空、无人机、走航车等监测和碳模拟反演系统组成。其中,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碳污协同测量仪器,在北京组建起公里级碳监测网。

城市二氧化碳穹顶效应是由于城区高排放形成的局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其可能会增强城市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中精度观测网能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空间覆盖和分辨率,观测结果可揭示城市内部的二氧化碳时空变化和差异。科研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校正算法,将二氧化碳测量仪的精度从原始的正负30ppm(百万分比浓度)提升到1至4ppm。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
绿色博鳌“碳”索可持续未来
从使用源自阳光与海风的电,到见证咖啡渣与塑料瓶制作低碳“咖啡衫”……过去几天,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再聚博鳌

0评论2025-04-0315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
曹增栋、岳中刚在《经济问题探索》2024年第12期撰文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助力低碳

0评论2025-04-03132

碳减排超4000吨!“海葵一号”再添“混合动力心脏”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

0评论2025-04-03169

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如何应对?
2024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作

0评论2025-04-0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