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能源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聚力“绿色”愿景闯出发展天地——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新发展

2023-03-20 18:4764240

 

 

中核汇能青海公司积极建设清洁能源项目。中核汇能青海公司供图本报记者 王菲菲

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台台高大的白色风机迎着疾风飞速转动……今日的青海,在追“风”逐“日”中,挺起“绿色”发展之脊;在“光”生“水”起中,跃起“绿色”发展之脉。

向“绿”而行,以“绿”为进,对于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青海公司)而言,清洁能源蓬勃发展已蕴于青海广袤的大地之中。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与政策优势,如何让清洁能源建设从“跟跑”到“领跑”,迈过“发展线”,加速获得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这是中核汇能青海公司面临的一道时代考题。

破题,“追光”之旅展现“央企速度”的强优势——

与黄河山水相依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北山山间,中核汇能化隆县250MW“牧光互补”复合型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在春日里显现出一派生机。作为中核汇能青海公司成立后首个自建项目,其意义非凡。项目于2022年9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四月份全容量投产发电。

在建设过程中,它的孕育、成长却格外艰难,遭遇高原高海拔的严寒缺氧后,又要面对山路奇险、物资难运的种种问题,从荒山峻岭到蓝色的“光伏海洋”铺展大地,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凝结了项目团队巨大的心血与付出。

“项目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板最低安装高度2.5米,在光伏发电的同时,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3.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7万吨。”项目负责人刘成虎说。

与此同时,中核汇能青海公司积极在海南州、海西州和海北州开拓布局,加快建设“风、光、水、储+制氢”等多能互补的综合化能源产业大基地,让“绿色”发展结构更“优”,潜力更“大”,底色更“绿”,努力在清洁能源建设中闯出“新天地”。

“去年,我们与省内上游产业链、新增负荷等企业积极寻求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申报了500万千瓦增量混改项目,并取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时,申报1个100万千瓦第三批大基地,也已上报至国家能源局审批。”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魏慧瑜说。

破局,让“红色”基因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

作为中核集团在雪域高原冉起的一颗新星,中核汇能青海公司既是继承红色血脉、赓续核工业精神的新时代开拓者,也是一股扎根高原、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

中核集团与海北藏族自治州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及历史渊源,在这里共同孕育出了“两弹一星”以及“四个一切”宝贵的核工业精神。在新时代新能源发展的新征程中,激活“红色引擎”,答好“绿色答卷”,是中核汇能青海公司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刚察县既有丰富的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又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好的工业基础,今年1月,我们与海北州刚察县人民政府举行了海北州‘源网荷储一体化’重点示范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推动了‘牧光互补’等多种绿色能源产业模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互利共赢。”魏慧瑜说。

破浪,突破创新既是要求,更是出路——

在“补短板、强弱项、见实效、促提升”中,中核汇能青海公司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经济发展和质量效益双丰收。

其中,德令哈聚光鸿鹄电站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功率预测系统预测精度是目前新能源场站提升发电量的最佳手段。经过实践,电站AGC有功指令明显提高,限电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技术攻关的新突破。

处在践行“双碳”目标,发展清洁能源的机遇期,光伏发电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则是加快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采访中,光伏“智”造是记者听到的高频词。在魏慧瑜看来,光伏能源产业探索之路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将央企累积多年成熟的技术带到新能源行业中,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与传统光伏电站不同的是,光伏“智”造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智慧运维、远程监控、多能互补”为标准,通过“线上”、“线下”和“设备”三方面,实现无人值班、智能诊断的现代化、成熟的科学技术。

“‘清洁能源+大数据’是我们接下来重点突破的主要工作,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大,依据时代特点,建立‘绿色’循环机制,将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魏慧瑜说。

展望未来,蓄势待发。让丰富的“绿色存量”释放出活力无限的“绿色动能”,是中核汇能青海公司一直追寻的“绿色”愿景。

魏慧瑜表示,中核汇能青海公司将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高水准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布局开发防风固沙、牧光互补、农光互补等生态光伏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经济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示范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握发展机遇,在新能源发展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为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