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能源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第11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大会聚焦亚洲碳市场协同发展

2024-12-10 11:492720

2024年12月3日至4日,第11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IFCE)大会在横琴举办。由上海乾于丰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全球碳中和研究院(澳门)共同承办的 “亚洲碳市场协同发展专题论坛”聚焦亚洲碳市场协同发展,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嘉宾受邀出席,从多方视角深度剖析当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专题论坛由上海乾于丰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知名低碳权威专家钱锋主持。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孟萌女士就《全球碳市场发展趋势》做主旨发言。她指出,随着碳市场机制稳步发展,全球已建立起合规碳市场(开展“ETS”或收缴“碳税”)与碳信用市场(VCM)的碳定价体系,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碳交易计划,不仅将其视为一项关键减排政策,还将其视为增加收入、推动创新以及帮助实现更广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具。而随着企业成为碳信用额最大需求来源,围绕碳市场的自愿行动也在激增。在介绍中国的合规碳市场与碳信用市场时,她强调,中国碳市场呈国家和地方“双轨制”发展格局,不仅促进了碳排放权的有效配置,也推动了碳价发现机制的逐步形成。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创新,中国碳市场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她指出了双轨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制度框架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执行力度不一等。她强调,自《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壮大以来,亚洲已成为全球碳信用最大的供应地区之一,自愿碳市场买家也对产自亚洲的碳信用存在明显偏好,亚洲的碳信用市场前景可期。澳碳所也将致力于共同推进亚洲碳信用市场的建设,助力国家碳市场国际化的发展。

代表项目开发建设的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卿做题为《巴黎协定第六条解析与全球碳市场发展展望》的主旨发言,她表示,虽然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了框架,但实现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合作。她介绍,巴黎协定第6.2条为国家间交易碳排减缓结果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机制(ITMO),由国家主导设计和实施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方法,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量的国际转移和交易。特点是没有一个单一的、集中的全球交易市场,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交易方式或交易机制。目前的交易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在国家政府或主权基金之间,基于签署的双边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的方式开展。关于第6.4条国际碳市场机制,COP29对其运行给予了详细规划,可以说,本次决议是6.4机制下全球碳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

来自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刘开成做了题为《国际国内碳认证标准规则及互认进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目前国家对于直接涉碳类认证加强了管理,规定了认证机构备案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应满足的原则和内容要求,提出了对已经备案的认证规则进行自查和注销等要求。在标准的国内外互认方面,他对于实现互认的基本要求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中国的认证机构或企业需要遵循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碳认证标准;二是获得国家认监委的备案,得到CNAS的认可;三是确保数据质量和透明度;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碳认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和标准变化,确保自身认证能力和水平与国际接轨。

来自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炜樑就《通过通证化推动碳信用发展:香港在环境市场数字化中的角色》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说香港是引领全球加密货币发展的先锋,是全球最具加密货币准备度的司法管辖区。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提供了开创性的虚拟资产解决方案。虚拟资产既可以解决投融资问题、支付问题,也可以使数据获得更加明确与准确。而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虚拟资产的安全使用。他指出,通过实物资产代币化,可以扩大碳市场的发展机遇,并详细介绍了代币化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以航运业解决方案为例,指出数字化绿色技术解决方案可以极大程度地推动减排成效,到2030年,将会产生近10亿吨的碳信用潜力。他也希望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可以作为链接亚洲虚拟资产市场的桥梁,在碳信用市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圆桌讨论环节邀请了参会代表们围绕如何助力中国碳市场建设发展的讨论。除了主题演讲嘉宾外,还有来自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绿色发展部部长黄丽君、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研发总监陈浩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专业看法。

钱国强指出,基于巴黎协定下的国际碳市场,对于中国的减排项目而言,发展空间不大。就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未来6.4条下交易的项目基本会锁定在LDC国家的项目。他表示,未来,国外的开发空间会很大,企业可以放手到国外,寻求更多的机会。黄丽君则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角度,提出,在助力中国碳市场发展方面,加强中外标准互认,除了需要国家层面的努力外,企业层面也可以开展很多有利于标准互认方面的工作,而通过选择使用的标准、数据流程的透明度以及合规的重要程度都会有益于促进中外标准互认的推进。作为第三方机构,更要与国际同步接轨,增加交流沟通,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助力企业更好的走出去。

最后,主持人钱锋指出,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任重道远。中国需要建立自身的碳定价机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动态。通过多种渠道,中国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此次论坛为推动亚洲碳市场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