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能源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下一个“新能源”赛道蓄势待发

2021-08-18 16:5811420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按照方案提出的目标,北京市2023年拟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车3000辆,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30%。2025年再新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车辆超过1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截至2019年底,全国加氢站总量是69座,这意味着仅北京市一个地区就可以让全国总数在4年后增长50%。

另外 ,方案还提出在2025年前将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累计实现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氢能产业链或可达万亿规模。

据统计,目前已有河北、广东、山东、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多个省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氢能产业,地方支持力度颇有当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势。

而在资本市场方面,更是把这种热情发展到了极致,今年以来氢能源概念板块大涨52.26%,跑赢沪深300接近60%,这种走势一点也不亚于新能源汽车板块。


氢能潜力无限,运输物流将成应用突破口

氢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同时在地球所有元素储量中排第三,丰富的储量保证了能源供给的充足性。

在地球上,氢能蕴含在水资源中,这也使得开发氢能的原料非常容易获取。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在能量载体中与氧气结合放能的产物为水,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是真正实现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还可以实现“氢经济”循环。


作为世界上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热值为142MJ/kg,是煤炭、汽油等传统燃料的3倍以上,因此氢能代替汽油作为交通运输的燃料是下游应用的主要突破口。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亮点就在于对氢能的应用场景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其中就包括推广氢燃料车替换柴油车4400 辆;以生鲜和医药市场等冷链物流、流通配送和工厂作业仓库为重点,推动5000 辆氢燃料叉车替换以及鼓励探索氢能在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医疗、农业及食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等。

政策力度空前,参与全球竞赛

在十三五之前,我国氢能政策主要侧重于对氢能与燃料汽车相关技术研发的鼓励和支持。

进入2019年之后,相关支持政策明显加速颁布,当年颁布4个氢能政策,并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年颁布相关政策5个,被列入《能源法》能源属性被承认;2021年迄今为止颁布3个相关政策,其中“十四五”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氢能产业获得持续的关注。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更是有一批省市将发展氢能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途径,研究规划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路径。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氢能应用,探索发展氢燃料电池发电装备,推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用户侧的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市公交、港口物流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量以上。

河北省发改委在《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示范运行氢能公交车、物流车1000辆,重载汽车100辆,建成加氢站25座;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


而在国际方面,美、日、德等早已开始布局相关产业。

美国最早在1990年便开始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最近公布的一份价值3.5万亿美元的预算中,更是提出对“清洁能源”减免税收以及拨款,以支持它们在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德国也发布了《德国氢行动计划2021—2025》,为氢的研发和应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超过87 亿欧元的预算,另外还提出了欧洲联合氢项目倡议,计划将22个欧洲国家的氢项目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欧美国家快速发展,我国各地政府快马追赶,上一个全球各国家预期一致的赛道正是如日中天的新能源汽车。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约7亿吨二氧化碳,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市场空间巨大,政策大力支持,上市企业也明显更积极地进行布局。

潍柴动力作为我国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氢能的应用突破口进行了布局。公司于2020年募资130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项目。

光伏巨头隆基股份与阳光电源同样没有闲着。隆基股份与无锡高新区政府签署了新型氢能装备项目合作协议,投资3亿元在无锡建设电解水制氢设备基地,运用隆基最新研发的电解水制氢技术预计到2022年底将实现年产1.5GW氢能的能力。

阳光电源则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设立氢能事业部,研究开发大功率PEM电解制氢装备,并于2021年4月推出了国内首款绿氢PEM电解槽,是目前国内可量产功率最大的PEM电解槽。

巨头接连入局,氢能发展的预期已是明牌,万亿产业蓄势待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同类